
在蘇聯解體前的東歐大部份是共產制國家,南斯拉夫亦是如此。而在南斯拉夫解體前,克羅埃西亞則是南斯拉夫聯邦的一份子。「歐洲咖啡館」的作者德古麗琪在一九四九年出生於克羅埃西亞,她是一位在共產體制下長大的自由新聞工作者。
只看「歐洲咖啡館」的書名,其實無法得知作者最主要想表達什麼,若是硬要猜測的話,也有可能往荒謬的方向猜去,全歐洲的咖啡館介紹?那比較像是TLC台記者會寫的書。
但是底下的副標題「Life After Communism」,卻清楚說明了書中的內容是描述共產解體後的生活。而在看完第一章後,你也會喜歡上「歐洲咖啡館」這個書名。在共產解體後的東歐,即使它們地理上屬於歐洲,卻和西歐的德、法、英……等國在許多方面還有所不同,而民眾也極欲快速的西歐化,認為西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。這樣的想法就反應在咖啡館的命名上,大量的東歐式咖啡館,卻掛著「歐洲咖啡館」的店名,,歐洲兩字代表著美好的西歐,期許名稱的改變,可以帶來美好的一切。
對於這樣的行為,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描述:
"若有小孩騎著一把掃帚,有人問他:「小朋友,你在做什麼?」小孩可能毫不猶豫地說:「我在騎馬啊。」對小孩來說,這把掃帚就是一匹馬。就像一件東西只要改了名稱,就會變成渴望中的東西一樣。我們盜用了上帝的力量,彈指之間創造出一個天堂的假象。只是無人前來提醒嬰兒期的東歐,掃帚並非真正的馬兒呀。"
作者體驗東西歐不同的生活,點出東西歐在政治體制的差異下,人民對於許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態度與見解,諸如咖啡館店名、牙齒健康、購買特價品……等等。對於有興趣了解後共產主義的小市民心境變化,這是一本有趣且輕鬆的讀物。
然而,這本書也有較為嚴肅的一面,在書本的後半部探討了猶太人集中營、共產獨裁……等等,依然是由小市民的角度出發,甚至是以女兒的角度出發,因為作者的父親是一位共產黨員。這後半部的內容,更值得一看,也讓我有許多省思。
總而言之,是一本有趣、輕鬆,卻也有許多收獲的書。